“法者,治之端也。”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首先是法治的国家。法治既意味着更完备的制度与秩序,也意味着更多的公平和正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与未来交汇的新起点,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遵循。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面对新形式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是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出,并为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动力和保障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必将提高到新的水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期盼着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达到更高的水平,现在期盼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实现。首先是因为《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实现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六方面的重大任务,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科学的、完整的规划。其次,《决定》着眼于全面,从理论的高度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这为法治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最后,《决定》着力于“全面”和“推进”,在理论上,对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法治的性质和内涵、宪法的实施、法律与改革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等重要问题作出了说明。在实践上,《决定》对于实践中的问题开出了治理清单、改革清单、创新清单,通过制度机制建设,在改革中以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高度关注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和基础。《决定》把“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原则之一,要求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适用。《决定》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社会基础,提供精神动力。
法治精神是对法治的崇尚、遵守、捍卫的心理状态的内、外部表现,法治文化则是对法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趋向沉淀和积累的总和。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追求法律至上、公平正义、尊重程序、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学习、借鉴、发展继承法治理论优秀成果,致力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需要教育和宣传,也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这里,法治教育宣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决定》要求,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法治教育应该分类别、有重点、注重实效地进行。对干部的法治教育,重点要组织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在中心组学习中保证一定比例的法治学习时间,联系实际安排好宪法法律的学习内容,对学习实效进行考核。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不同类型的教学班也都应该将宪法法律和法治理论课程列为必修课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改革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不同岗位的应试者考核其对相关法律的掌握程度。在年终考核、职务晋升中,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考察内容。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从中小学到大学非法律专业学生法治课程的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注意保持不同阶段法治课程的渐进性、链接性和适应性。大学法律专业要调整教学计划,增加法治类课程的比重,在培养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其形成信仰。同时,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研究,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学理支持。
普法教育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任务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包括实行普法责任制,建立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等等。在普法中,要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要履行职责,通力合作,这是提高普法实效的关键。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提高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摒弃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新奇,是提高法治宣传质量的保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还需要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水平高、法律专业知识业务强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教育宣传队伍。